一、项目规划:
二、总体目标:
通过连接水利领域的各类设施与节点,整合多通道数据资源,构建数字孪生能力基础平台。运用三维可视化、虚拟现实及三维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,打造集“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”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孪生流域信息平台,达成“实时监管、科学预测、精准调控、高效处置”的管理目标。
三、解决方案
整合显示、音响扩声、会商、巡查监管、指挥调度等系统,构建统一会议管理平台。提升移动视频会议功能,拓展指挥中心应用场景,强化应急指挥调度效能,实现“日常值班展示管理,战时高效指挥调度”。会商系统聚焦呈现区域水利全景、现场实时画面、辅助决策方案及指令执行动态;巡查监管系统对接多个子系统,负责自动化巡查监控与基础数据运行监测;指挥调度系统统筹会商决策、视频会议及决策辅助系统操作,承担任务分发、指令下达与执行监控反馈职责。
应急指挥调度
为全面提升水利应急处置效能,我们着力打造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水利应急大数据管理系统。借助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,快速汇聚并处理水利风险、民众举报、突发灾情、社会舆情等海量数据。同时,整合生态环境、交通、水利、气象等多部门的风险源信息、水文气象数据等,开展深度大数据统计分析,以此强化应急防控水平,确保水利应急工作做到“态势可视、通信畅通、响应及时、调度有序”。
决策分析
以“智慧社会”建设为核心指引,秉持“大数据、大格局、大服务”理念,构建大数据决策分析应用体系。充分整合跨部门、跨区域的水利数据资源,为水旱灾害防御、河长制信息管理、水政执法、江河堤防险情排查、水事安全预警、移动式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提供会商支持与目标考核依据。强化气象水文、污染源、污染物、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的关联分析,助力区域智慧水利实现综合管控与创新发展,达成可靠溯源、精准预测与有效管制,推动水利决策从经验判断迈向科学决策,全面提升智慧水利综合管控与科学决策的整体水平。
视频图像识别
视频图像识别分析服务依托4K高清视频与图像智能识别技术,能实现计算机对海量视频、图像文件的自动化处理。该服务可对图像进行解析、分析并理解内容,精准识别涉水场景中的水面状况、特定物体、漂浮物、污染情况以及非正常闯入等问题,还能设定告警阈值与位置,及时推送预警信息。随着5G技术与边缘计算的普及,视频画面回传延迟更低、高清视频数据传输更稳定,可充分满足汛期对数据高质量、高效率的需求,为防汛工作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。
水旱灾害防御
依托水利专网,构建“四个一”防汛调度体系:一平台,搭建贯通辖市区、乡镇街道及骨干水利单位的视频会商决策指挥平台;一监控网,实现辖区内每条骨干河流、每座水库的雨水情与工情实时监测;一分布图,绘制专业队伍及物资机具储备分布图;一调度系统,基于汛情预报自动生成预案,精准调控水系站点与水库运行,按需调度水位水量,并依险情及时调配抢险物资、设备及专业力量。
汛涝旱情预报预警模块
实时整合国内外权威气象机构数值预报及水文监测传感器数据,构建区域雨水情实时监控体系;基于历史与积累的气象水文数据规律,搭建科学运算模型并确定能力阈值,实现汛涝旱情精准预报预警。
精准调度模块
针对水利工程分布广、数量多致管理难的问题,基于实时水情数据与预报,提出一种新型精准调度管理模式。该模式借助高新技术,对水闸工程集群实现集中远程测控、在线安全监控、科学调度及业务规范化管理,支持移动办公,达成“少人值守,无人值班”目标。
河长制管理系统
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六大子项目:水质自动监测全断面及节点;诊断溯源重点河湖水生态问题;制定断面水质净化精准调度方案;利用GIS开展河道湖库地形地貌地物遥感监控;构建水事举报、任务推送等事务自动化全闭合流转;实现河长制工作全过程自动量化考核。
水利工程监管系统
为水库管理单位打造两大平台体系:单点水库运行管理平台(含PC与移动端)及省市县多级水库网络监管平台,推动水库安全运行数字化、调度决策智能化、日常办公流程化、管理联动高效化。